返回列表 发帖

从诺奖看美国固化的阶层和普通人就不要学习"骗人的鸡汤"

超硬核人生:丧夫丧子得癌症,都挡不住她拿诺奖
文章来源: 英国报姐 于 2018-10-04 08:11:5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1246 次)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美国学者阿诺德(Frances H. Arnold),她因首次实现酶定向进化而获此殊荣,同时也是诺贝尔化学奖历史上第五位获得此荣誉的女性。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同时也是一名酷到起飞的硬核科学家。

阿诺德的父亲是一名核物理学家,2004年的时候,还被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任命为美国核废料技术审查委员会成员。而她的爷爷,曾经做过美国的中将。
阿诺德的爷爷William Howard Arnold

(图源:Wikipedia)

阿诺德出生于匹兹堡的郊外,虽然父亲是科学家爷爷是将军,可是并没有熏陶到她,年少时期的阿诺德,根本看不出科学家的影子,完全就是一个叛逆少年。

她曾说:“当时我在高中(或者刚刚毕业)时,我正为匹兹堡的一家出租车公司开出租呢!”

她甚至还曾经在一家爵士乐的俱乐部里面当过鸡尾酒服务员!直到1974年高中毕业,她还收到了厚厚一沓的逃课通告。当时美国国内反对越战情绪高涨,她只身一人,从匹兹堡搭车去首都华盛顿,和别人一起参加反越战游行。参加抗议和学习两不耽搁,之后她考入了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机械和航空航天工程,据说是当时班里唯一的女生。(理工科么,貌似可以理解)

在大学的时候,顺路学了经济学、俄语,为了撩意大利的博士后还顺路学习了意大利语,甚至还gap了一年去意大利建造核电站零件。(老爸的老本行啊简直是)一直1979年大学毕业之前,她的生活轨道和化学都没有交集。也许她会传承老爸的衣钵,专心致志搞核物理去。

但是里根总统的新能源政策(导致80年代生物燃料的发展)却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她选择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化学工程,并在1985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之后,她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的研究。作为那个时代绝少数女性Phd(Berkeley chemical engineering,1985),在实验室里她并没有受到太多男性的尊重,她被描述成为一个“狂妄”、“咄咄逼人”的人,可是这些事情并没有影响到她。

她甚至因此而更加倍的努力,她进行过数千次“便宜而快速”的实验,她曾说:

“好吧,如果一个实验不起作用,大不了我就进行一百万次实验,我不在乎999999次的实验有没有作用,我只想找到一百万次里面成功的那一次1999年之后,阿诺德又开始关注新的领域——可再生能源。随后她甚至成立了一家公司:阿诺德集团除了做研究开公司,她还担任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总统顾问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的评委,甚至为好莱坞的编剧担任科学顾问。

在诺贝尔奖之前,阿诺德已经获奖无数,甚至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经亲自为她颁发过,国家顶尖科学家和创新工作者的奖牌。

=========================
如果之前她的酷是因为她职业生涯的硬核的话,那么接下来要说她的酷,就是她对待苦难生活的态度。

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她的第一任丈夫James Edward Bailey,被称为生物化学工程的先驱。然而2001年的时候,她的丈夫在癌症的折磨中去世。
走出人生阴影的她,在加州理工学院碰到了又一个爱她的人,Andrew E. Lange,他被加州理工学院的院长称为“一位真正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然而,2005年的时候,阿诺德被查出来患有乳腺癌,她接受了为期18个月的治疗,虽然治疗的过程很痛苦,可是她在癌症当中存活了下来。

可是,刚刚战胜病魔的她,却收到了另一个噩耗,他的丈夫Andrew E. Lange自杀离世

除了婚姻之外,阿诺德有三个儿子,她的大儿子在伊拉克过世了。

她的小儿子william在车祸当中丧生,她参加了今年伯克利大学化学系的毕业典礼,在典礼当中,她讲述了这个故事,声音几度哽咽,她说:

“他本来也会跟你们一样,在这周毕业。我和他的哥哥每天都很难过,尤其当我想到,他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很出色的人的时候。”

“不过看到你们的脸的时候,我是快乐的,因为看到你们一个个的脸庞,仿佛让我看到了他。我在你们的脸上看到了他的梦想,我看到了他和你们一样的热情、热爱,当然,我也能看到你们的焦虑。当我们感叹她的一生如何硬核如何杰出的时候,我们似乎永远无法理解她失去丈夫,失去孩子的痛苦。

诺贝尔奖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但是这个光芒也无法抚平她内心的伤痕,她是一个科学家,同时她也是一个母亲。

也许当她看到眼前一个个孩子们,准备在未来打拼出一片天地的时候,有那么一个恍惚,她能在这些学子身上看到自己孩子的身影。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10/04/7697788.html
饶毅:华人上美国顶尖大学不如上“次尖”


2015年06月11日08:35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人民网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 魏艳)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日前在其微信公众平台《赛先生》上撰文指出,对于大多数华人孩子来说,上美国顶尖学校可能对其造成影响一生的负面作用。饶毅认为,对于大多数华人来说,上顶尖大学的本科或研究生院或许真的不如去上“次尖”大学或研究生院,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饶毅指出,一般而言,无论海内外的华人父母,大都简单地认为上顶尖大学或研究生院只会对子女有好处,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华人或没进过顶尖院校,或即便进过但也不愿对外讲出全部事实——特别是不令人喜悦的事实;也因为华人父母经常简单地迷信,或臆测顶尖大学的好处。
饶毅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美国顶尖系科的研究生院,会有非常好的美国学生前来申请(包括本科在诺奖得主实验室做过研究的),因此它们不仅不积极招收中国学生,而且招收以后也不认为是其研究的主力。老师关照表现突出的美国学生,在实验科学各学科美国老师常视中国学生为打工仔,不热心与他们讨论科学问题,而多问劳力产出。不仅如此,这些顶尖系科的美国研究生在各方面可能表现非常突出,特别容易令初到美国的中国学生失去信心甚至自惭形秽,从而改变人生道路。
饶毅表示,因为美国学生爱自然科学的人不是很多,集中在顶尖系科。这样,在优秀但非顶尖的美国研究生系科,美国学生常不如中国学生,所以次尖以下美国系科不仅录取中国学生多一些,而且老师普遍重视中国学生。这些中国学生“自鸣得意”给外界传递出的信息,也是中国国内误认为自己的学生优于美国学生的原因。
“不仅学校有顶尖、次尖这种差别,学科也会出现类似情况。”饶毅表示,三十年来中国学生成长起来最后成为美国院士的,迄今最多的学科是植物生物学:20多位美国的大陆旅美华人院士中有5位是植物生物学家。其原因并非中国的植物学教育优于美国,而是因为美国农产品长期过剩,美国的优秀学生绝大多数不学植物学,如果选择学生物,大都偏好医学(次为生物医学)。我们在植物学领域表现突出,是田忌赛马的结果,不是中国人有植物学方面的内在特长,也非我国植物学教育特别优秀。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5/0611/c1007-27137488.html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