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天平之旅 [打印本页]

作者: yeyeshengge    时间: 2012-12-4 20:56     标题: 天平之旅

本帖最后由 yeyeshengge 于 2012-12-4 21:03 编辑

寒露过后,我们一家三口再加上父亲的两位“驴友”从无锡乘动车去天平山赏枫。不料车到苏州,天降大雨,我在游4路车上看得暗自心焦。一个半小时后,拥挤的公交车到了木渎严家花园站,已经将近11点,幸好雨止转晴。我们临时改变方案,决定先吃午饭。

问讯后走了几分钟,就到了木渎镇外、灵岩山麓的“石家饭店”。一个月前,我九十多岁的老祖父由叔叔、姑妈等人陪着来这里吃过饭,观感不错。苏州人叫它“新石饭店”,因为木渎古镇上另有“石家饭店”的总店。民国政府元老于右任1929年在广福看桂花后来此就餐,曾题诗曰:“老桂花开天下香,看花游遍太湖旁。系舟木渎犹堪记,多谢石家鲃肺汤”,于是这个饭店声名大噪。日后不仅有“土著”费孝通寻根究底,考证于老的秦腔是否弄错了鲃鱼和斑鱼的发音,更有台大食物史教授逯耀东探幽访旧,搜求历史的真相。

我们去的这家饭店一色新装修,两三层小楼,配上巨大的停车场,不复开设于乾隆年间的百年老店“叙顺楼菜馆”(石家饭店旧名)的面貌。进得门去,大厅里依旧醒目地挂着于老的题诗,但并非真迹。饭店铺得很开,有几个大厅,分别以姑苏典故或风景命名,比如,“屐声廊响”,出典于吴王夫差在馆娃宫为西施造的长廊。

坐定之后,服务人员送上菜单,我们点了几个苏州老式菜:清炒虾仁、响油鳝糊、三虾豆腐、酱方和清炒金花菜(苜蓿),另叫了一个卤水拼盘,每人一盅鲃肺汤。几个菜色,虾仁选用淡水虾,粒粒洁白圆润,个头不大,但货真价实,只是火候有点过。金花菜油多,让人看了发怵,吃了起腻。响油鳝糊不错,鳝丝新鲜,滋味浓郁。三虾豆腐据说加了虾仁、虾子、虾脑与豆腐块同煮,老实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未必比得上家里母亲做的红烧豆腐。

酱方倒带给我惊喜。本来以为这道菜大概浓油赤酱,样貌近似于东坡肉或樱桃肉,滋味可能和无锡排骨差不多。端上来一看,正中是一方连皮猪肉,但酱色清淡,不是想象中的黑红色,器皿四角分别塞了一个碧绿的青菜心。肉皮朝上,服务员预先用刀切成小方块。挑开肉皮,下面的五花肉还带有软骨,像是蹄膀的部位。肉汤里另有薄薄的几片火腿。夹了一小块一尝,没有无锡排骨那么甜,但瘦肉柔嫩不柴,肥肉软烂不腻,肉皮弹牙滋润,火候恰好。

至于久闻大名的鲃肺汤,其实是斑鱼肝做的。一盅45元,价格不菲。据说每份要用一条鲃鱼的肝、肉和皮。服务员指点我们,先把鲃鱼的肝捞出,等它渗出鱼肝油再食用。但要趁热喝汤,吃鱼肉、吞鱼皮养胃。她忠告说,吃肝的时候,不要用牙咬,要用舌尖吮吸,才能体会它的妙处。小盅里汤清鉴人,浮动着一块鱼肝,一块鱼肉和一卷青黑色的鱼皮,另有两小薄片火腿和几方笋丁、香菇丁。汤、肉味鲜,囫囵吞下的鱼皮有刺,父亲说象河豚鱼。鱼肝肥厚细腻,有鹅肝的风味。

李渔的《闲情偶寄》中说斑鱼产于“吴门、京口”一带,“状类河豚而极小者,俗名‘斑子鱼’,味之甘美,几同乳酪,又柔滑无骨,真至味也”。袁枚的《随园食单》中载:“斑鱼最嫩,剥皮去秽,分肝肉二种,以鸡汤煨之,下酒三分、水二分、秋油一分;起锅时加姜汁一大碗,葱数茎,杀去腥气”。逯耀东考证,斑鱼桂开时节游于太湖,花谢就无影无踪。于右任诗中将赏桂与品鱼联系在一起,很有道理。今年桂开三度,至今甜香充鼻,无怪乎中秋过去了将近一个月我们仍旧吃到了鲃肺汤。苏州人讲究“非时不食”,我们比春天来江南、和鲃肺汤无缘的逯耀东幸运了。
作者: yeyeshengge    时间: 2012-12-4 20:56

在石家饭店吃了午饭,我们再接再厉,往天平山景区进发。天平山位于苏州古城西南,太湖之滨,有“吴中第一山” 的美誉。海拔 201米,唐代称白云山。景区占地近百公顷,以“红枫、奇石、清泉”三绝著称。我上次来天平山还是多年前,只 记得曾爬山,到过天平的一线天。这次同来的都是年过花甲的长辈,就不再进行这样要求体力的活动了。我们一路迤逦而去,不外是看看亭台楼阁,品鉴一下水面、花木,顺便拍几张照片留念。

天平山东麓当初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祖坟的葬地。庆历四年(1044)他入阁任大学士、担任参知政事时, 曾、祖、父都被追封为国公,按例可以置功德寺祭拜。于是他上奏皇帝,把当时的白云庵改为功德香火院,宋仁宗又赏赐寺额及山,所以天平山又叫赐山,俗称范坟山。我们在天平山不但看到了配有范仲淹曾、祖、父三人塑像的“三太师祠”,纪念范仲淹本人的“忠烈祠”,乾隆六下江南、四到天平留下的诗句御碑,还有苏州市政府1989年在范仲淹冥诞1000周年时建的石牌坊,顶端镌刻着他《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最近天平红枫节开幕,报上把这里列为秋游胜地之一。可惜我们来得太早,枫叶才开始变色,远不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盛况。早上秋雨过后,日光微弱, 空气湿润温煦。山崖岩石透出油油绿意,地面的石缝里也青苔滋生,如若不是萦绕鼻端的桂花甜香,简直让人误以为是“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琵琶”的天平初夏光景。

不过,荷塘里早已是满目残荷,甬道两边的枫叶也转红了。天平有明代古枫林,据说是范仲淹的十七世孙从泉州移植来的,植株高大,叶片呈三角形,和江南一般的小红枫不同。入秋以后,三角枫由绿色依次变为黄、橙、红、紫,所以又称五彩枫。我们来早了,天平特有的古枫林大半还是深绿色,夹杂有少量黄叶。沿着水边漫步,侥幸碰到两株向阳的三角枫,树叶已转为橙红和深绛色。在刻有“天平山”几个小篆的一方石碑旁停下远眺,宋代宰相韩琦称为“雄伟秀拔”的天平山似乎也并不特别高峻险拔,绿树掩映中见到一些光秃秃的石柱,形状的确象古代朝臣用的笏板。

天平山景区的范仲淹铜像引起了我们的争议。此像中范仲淹一身官服,虽然右手持有书卷,看起来却脑满肠肥如富家翁。想他两岁而孤,母亲改嫁。少年时代划粥割齑,勤苦攻读。做官以后,连遭贬谪。被重用后亲历战场,和西夏人交过锋,名震西北,号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虽说范氏被后人赞为“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出将入相,但他一身奔波颠沛,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就算不是骨瘦如柴,总该有点风霜、精悍之色,不应该是眼前这个和气生财的模样。但后人缅怀祖先,大约希望范文正公一派“福相”,所以建的雕像也就面团团而腹便便了。

出了天平山,我们坐公交、换地铁,又去了市中心的怡园。每人泡杯清茶,坐一个多小时。窗外绿竹婆娑,真是一霎闲适,可抵十数年尘梦。出得园来,再逛观前街,从这头走到那头,嗅着街边缸栽桂花的甜香,看老字号闪烁的灯火,游人熙熙攘攘,刚出炉的点心香气四溢,真有郑振铎描写过的那种“紧压在你身上的燠暖的情趣”: “你的团团转转都是人,都是无关系的无关心的最驯良的人…… 大家都感到一种的亲切,一种的无损害,一种的无忧无虑的生活。”

一面是“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另一面却是垂钓、照相、 赏景、血拼的游客。高华与世俗和谐共存,相看两不厌,这就是姑苏城市山林的妙处吧。
作者: tyy1211    时间: 2012-12-18 07:41

楼主文笔真好,太有才了。
作者: poppy_lake    时间: 2013-1-10 10:07

本帖最后由 poppy_lake 于 2013-1-10 10:10 编辑

lz文笔真好啊! ~天平山,小时候跟妈妈去爬的,风景很好,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因为当时妈妈带了只金表。。。但是爬的途中掉了,有段路反复找没找到。。老妈当时也没办法。就继续爬山了只好。

李渔的闲情偶寄小时候也看过,吃喝品味,现在看来很是小资的书啊~具体内容现在已经没啥印象了。。。
作者: wsjboy    时间: 2015-3-7 23:05

不错的游记。。。。。。。。。。。。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status.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