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新闻人生]
唯一在世弟弟忆邱少云:网上用他牺牲来开玩笑的人可恶
[打印本页]
作者:
WMJ
时间:
2015-4-23 07:07
标题:
唯一在世弟弟忆邱少云:网上用他牺牲来开玩笑的人可恶
【先烈邱少云家属欲起诉加多宝】
日前,加多宝公司在营销活动中表示:“若作业本开烧烤店就送10万罐凉茶。”而此前,@作业本 在微博中将重庆铜梁籍烈士邱少云比作未烤熟的“烧烤”。22日,邱少云烈士家属,其亲侄子邱光兵表示,他们正在联系律师,准备起诉加多宝和@作业本 。华龙网
【唯一在世弟弟忆邱少云:网上用他牺牲来开玩笑的人可恶】
“我想说,知道你在战场上被火烧死了,我的心头能舀起五碗血啊!”85岁高龄的邱少华提起哥哥邱少云的牺牲非常心痛,想到网络上有人竟用二哥的牺牲开玩笑,邱少华老人情绪变得激动,“说这种话的人,可恶啊!”(中青网)
中国青年网重庆4月23日电(记者卢冠琼 张炎良)“那一天,他托人回来说想吃家里的菜,我赶紧给他做了两个送过去,没想到,他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回忆起最后一次见到二哥邱少云的情景,满头银发的邱少华,突然陷入沉默。85岁高龄的他,是抗美援朝烈士邱少云唯一还在世的亲兄弟。
低头沉思了一会儿,邱少华向记者感叹,“爹娘走得早,我们兄弟几人四处给人干活糊口,能记得的事情太少,二哥26岁就走了。”整了整衣角,坐在沙发上的邱少华老人显得有些落寞。
在藕塘湾诀别
邱少华是家中年纪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三个哥哥,邱少云排行老二。父母先后去世,邱少云四兄弟孤苦伶仃。“家里的叔叔伯伯帮我们兄弟几个在外头找活干”,邱少华说,大哥邱东云被地主拉去放牛,后来,三哥邱少全为生计也去为地主做长工,很少回家。
1945年,少年邱少华跟着二哥邱少云一起包了一块耕地种稻谷。由于长期挨饿,那时的他瘦骨如柴,个头只跟锄头一般高,大部分农活便都落在了二哥邱少云肩上。“二哥对我很照顾,重活累活都是他做。而且,他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多给我一些吃的。”邱少华说,兄弟俩种地种了一年多,由于收成不好就没有再种,于是以挖野菜、做长工为生。
“二哥为了糊口,干过很多活,泥瓦匠、木匠、地主的餐馆跑堂……住的地方经常变换,我们兄弟东一个、西一个,没得法子。”邱少华顿了顿,“后来二哥被抓了壮丁。”他告诉记者,“当时的铜梁,有很多穿军装的人,像一个大兵营。”
得知二哥被国民党抓走后,邱少华慌了神。即将被迫离开故乡铜梁的邱少云托人回家告诉弟弟,想吃家里的菜。邱少华赶忙做了两个菜送去藕塘湾给二哥,“人太多,我在人群中找到他”,邱少华没想到,那次见面,竟成了永别。
1949年,四川解放。解放军从壮丁营中救出了邱少云。同年12月25日,满怀感激之情的邱少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3月25日,作为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邱少云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0月,邱少云英勇牺牲在朝鲜战场。
“有一天,邻居去赶集,在黑板上看到了二哥牺牲的消息。”邱少华老人回忆,当时他正在田间插秧,“你家邱少云牺牲在朝鲜战场了”,这句话像刀子一样插在邱少华的心头。
“还是在藕塘湾那块空地上,政府组织给二哥开了追悼会。”邱少华老人眼神黯然。
唯一一封家书
奔赴朝鲜的前一天,邱少云给家里寄了封信。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封唯一的家书,是邱少云在一位战友的帮助下写的,“加入解放军之前,他不识字”。邱少云在信中告诉家人,“前些日子,我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明天就要到朝鲜去打美国佬了。”
离家之后,这封信让家人第一次知道了邱少云还活着的消息。邱少华说:“被国民党抓走后,不知道二哥是不是还活着,后来收到信,才知道他要去朝鲜。”
“我在朝鲜多打美国佬,你们在家里要把分的地种好,多打些公粮,支援抗美援朝战争。”邱少云在信中说,“我决心杀敌立功,带着光荣花回来看你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而今,这封信陈列在重庆铜梁邱少云烈士纪念馆。
“心在滴血,为你自豪”
“记者问你,有没有啥子想对二叔说的?”邱少云大哥之子邱光兵将记者的问题翻译成方言给邱少华听。老人迟疑了一会儿,在嘴里喃喃自语,“我想对他说啥子?我想说,知道你在战场上被火烧死了,我的心头能舀起五碗血啊!”邱光兵向记者翻译道,“舀起五碗血,这是我们的方言,我四叔的意思是,他的心在滴血。”说完这句话,他的眼眶泛起了泪花。
邱少云牺牲后,为缅怀他的英雄事迹,邱少云的故乡更名为少云乡。“为他自豪,但是这份荣誉是用生命鲜血换来的。”想到网络上有人竟用二哥的牺牲开玩笑,邱少华老人情绪变得激动,“说这种话的人,可恶啊!”
邱少云走的时候年仅26岁,“二叔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是精神财富。”邱光兵对记者说,二叔邱少云生前连张自己的照片都没留下,“后来的图片和雕塑,都是参照三叔、四叔的样子设计的。”作为铜梁区的一名基层公务员,邱光兵说,“凭自己的水平把工作干好,不能给二叔丢脸。”他向记者介绍,二叔邱少云的事迹也影响着后辈们,“三叔的儿子邱光忠参军,后来在越南战场立下了二等功。”
邱少华曾在政府的帮助下三次赴朝纪念二哥邱少云。1982年夏天,朝鲜访问团乘船来到英雄故乡重庆铜梁看望邱少云家人,参观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并受金日成委托,为家人带来了雨衣、人参酒等礼物。
“父母这一辈,现在只剩下我妈妈(邱少云大嫂)和四叔。”邱光兵告诉记者,每年清明节,母亲都会在室外摆上一桌子祭品,给二叔上香。邱光兵说,之所以在屋外祭拜,是因为老家的习俗,“二叔不是在故乡离世的,他牺牲在了外头。”
作者:
WMJ
时间:
2015-4-23 07:12
《保卫董存瑞》专著及董存瑞案近日结果
否定董存瑞事迹赔3.5万 老首长为英雄正名
晨报大连讯(记者虞禄洋)电影导演郭维认为董存瑞炸碉堡事迹是推测出来的事件,终于有了结果。
昨日记者从董存瑞妹妹处了解到,“董存瑞名誉权案”已经庭下和解,郭维等被告赔了3.5万元。
董存瑞妹妹接受和解
昨晚,记者连线北京,董存瑞妹妹董存梅告诉记者,6月24日下午,代理律师通知她,已经和对方达成初步协议:被告郭维、《大众电影》在近期的《大众电影》上发表一篇对《为了新中国前进》中饰演战斗英雄董存瑞的王宝强的采访文章,文章叙述董存瑞从一个普通农民孩子成长为一名人民英雄的光辉战斗历程,而该片将生动再现董存瑞在隆化中学战斗的关键时刻的英雄壮举;被告方赔付董存梅、董存金诉讼费等共计3.5万元。
董存梅表示:“两年多了,很不容易,对方哪怕赔偿1元钱,也是对自己错误的更正,对英雄的告慰。”
老首长为董存瑞正名
昨天,82岁的程抟九声音铿锵有力,61年前,他是带领董存瑞所在连攻打隆化中学的干部,后来成了董存瑞生前所在师的副政委。现居住大连的老人回忆,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面对敌人一隐蔽的桥形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董存瑞在危急关头,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当时他年仅19岁。
程抟九说:“当年我被师里派到董存瑞所在连。攻打隆化中学时,我和一些战友亲眼看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怎么在有些人嘴里,董存瑞的英雄事迹成了推测出来的呢?”
“他们迟迟不认错,还起诉为董存瑞正名的网友,这让我们很气愤!”2007年3月,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弟弟董存金将发表郭维说法的《大众电影》杂志社、中央电视台和电影《董存瑞》的导演郭维等告上法庭,状告三被告否认历史事实,降低英雄名誉,侵犯了董存瑞的名誉权,要求被告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10万元。程抟九和另外十几位当年亲眼目睹董存瑞炸碉堡的老人一起作证,程抟九还被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栏目邀请到北京,就为否定董存瑞英雄事迹一事进行反击。
这场官司双方都是赢家
程抟九是在“十一”期间到董存金家做客时听到的董存瑞名誉权案庭下和解这个好消息。
老人激动地说:“我们这些老战友可以告慰英雄了。希望媒体能够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更多的人,还英雄本色!”
程抟九认为,原告、被告,都是赢家。“事件进程惊动了国内外,无论中央电视台,国内外知名媒体、网络等的报道绝大多数呈积极态度,众多媒体深入地宣传了董存瑞精神,使英雄的形象更加清晰深刻了。被告赔偿,是一种认错方式,认错就是进步,是值得肯定的,体现了知名媒体的风范。”
新闻背景 有人质疑英雄事迹
2006年4月,《大众电影》第八期刊登访谈导演郭维的文章《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称:“没有谁亲眼看见他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
同年5月到7月,《前进报》记者刘国彬发表《英雄不是推测出来的》和《请尊重烈士用生命和鲜血写下的历史》等文章,为董存瑞正名。
同年8月,央视播出专题片《电影传奇——董存瑞》,引用了郭维的观点。
随后众多媒体,从不同观点发表文章争论董存瑞炸碉堡的真相。
2006年9月,网友“文存”在铁血论坛发帖《进一步玷污董存瑞的人是不自量力的最后挣扎》。2007年1月5日,中国电影家协会起诉铁血社区的“东家”北京铁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要求恢复其名誉,被北京朝阳区法院立案;3月8日开庭,原告改告发帖人“文存”。
程抟九说:“马文存(音)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人,他被起诉,激怒了我们这些老战友,我们决心起诉。”
作者:
WMJ
时间:
2015-4-23 07:13
山东高青现黄继光亲密战友 见证堵枪眼事实
面对否定“黄继光堵枪眼”英雄事迹的网络谣言,高青县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说:
“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
农村大众报记者 花宇 通讯员 石晓静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否定“黄继光堵枪眼”英雄事迹的谣言甚嚣尘上。4月18日,记者在高青县木李镇三圣村采访到了黄继光的亲密战友李继德,这位身上留有6个弹孔的80岁志愿军老战士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
“亲眼见他堵住枪眼”
597.9——虽然已经80岁高龄,李继德仍然清楚地记得,战斗所在地的那个数字。他拿出家中的几个茶碗,哪里是阵地,哪里是营部,哪里是机炮连,都在茶几上重现了。“敌人炮火相当厉害,有毒气弹、烟幕弹,我们的枪大多是‘单打一’。但战士们很勇敢,下了命令没有一个往后退的。”李继德说,敌人进攻一次,我军就反击一次,双方拉锯。“6连伤亡得差不多了,团长给营长下命令把4连顶上去。敌人又反击了,4连伤亡得又差不多了,团里又下命令,3营9连急行军再去抢山头,夺下了阵地。敌人又上来了一个团,9连伤亡了一半,进入了防空洞。”李继德回忆起这些,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被照明弹照得宛如白昼的战地之夜。
此时,在距离阵地不到300米的营部工事里,作为营长警卫员的李继德和营参谋长通讯员的黄继光都在焦急地关注着胶着的战斗。敌人炮火凶猛,不给志愿军喘息机会,“听不出一个炮还是两个炮,占领了山头的敌人修筑了地堡,两挺机枪交替射击,压制了我军冲锋。”李继德说,“军长下了命令,所有干部下压一级,营长到连,连长到排。师长崔建功也急了,命令我们营不计一切代价,拿下并守住597.9阵地。”
反击在敌人地堡里的两挺机枪那里卡壳了。“我们的人上去一拨牺牲一拨,大家眼泪都急出来了。”李继德说,“这时候,我看见黄继光向首长请战‘我去!’。”
李继德说,和黄继光组成爆破组的一个战士叫吴三羊,另一名战士的名字想不起来了(据历史资料,应为肖登良)。三人当时都是营部的通讯员。眼瞅着他们从前沿冲了没20米时,吴三羊就倒下了,黄继光和另一名战士也受伤倒地了。“受伤后,黄继光还在挣扎着匍匐前进。但这时,营部里的人已经开始在想别的办法了。”李继德说。
“就在这时,我看见已经爬到地堡下的黄继光,猛地弓着腰起了一下子,堵上了枪眼子。”身体还算硬朗的李继德模拟着黄继光的身姿,用痛苦的表情连说了七八个“哎呀”。忆起这一幕,老人表情丰富,但嘴上词穷,只有用一遍遍的“哎呀”表达其中的痛感。
敌人的机枪一下哑巴了,冲锋号吹响了。战士们冲出掩体,一分钟左右就将地堡拿下。李继德看到英雄已经被子弹打烂了,“后背血肉糊拉糊拉的,不成形了。”
在黄继光精神的鼓励下,部队当天夜里又夺取了阵地。
黄继光牺牲后两天,李继德也受重伤回国。在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二十五陆军医院接受救治。病情稳定后,他才给家里写了去战场后的第一封信。说到此,一直在旁听李继德叙说的老伴也流下了泪。
康复后,医院给出了“不适应部队工作”的意见。李继德没赶上评功会,身边的战友也大都阵亡,他就这样带着身上唯一的勋章——六个子弹窟窿,回到了老家。但在村里,这段往事却很少被提及。由于文革期间遭批斗,李继德不敢声张,害怕被扣上造谣的帽子。嫁到家里30多年的儿媳妇,到如今也还是第一次听。
值得注意的是,李继德提到的几个时间节点,恰好都比通常报道晚十天。家人认为,这可能和个人记忆及负伤昏迷有关。
睡通铺挨着黄继光
1935出生的李继德,是高青县木李镇三圣村人。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只有16周岁的李继德也去报名了。由于年龄小,一开始部队没要他,他就跑到征兵办公室,坚持要入伍。带兵的干部一看李继德的那一股子劲,大加赞赏:“我就要这样的兵!”最后,李继德以1931年出生的报名年龄参军。于是,和媳妇拜完天地的当天,李继德就随着部队出发了。李继德至今仍记得当时军中传唱的歌儿,他站起来大声唱着:“反对武装日本!日本必须走向民主,亚洲必须走向和平。美帝国主义要武装日本,我们坚决不答应!”
渡过鸭绿江到达目的地后,李继德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45师135团2营6连1班,班里有16个人。李继德至今还记得:“班长叫乔有仁,战士有高成岗、蔡登海……”其中,一个四川兵和李继德关系最好,他叫黄继光。那时候,士兵们在一个大通铺里休息,和李继德天天挨着的就是黄继光。
李继德说,在后方练兵时,这支部队经常要去修路。修路结束后的1952年6月,由于战士们表现出色,1班的战士都上调了。黄继光给营参谋长张广生当通讯员,李继德给营长秦长贵当警卫员。虽然不是一个班了,但李继德和黄继光还在营部一起生活、工作。不久后,部队就上了上甘岭。
“我答应给黄继光送信”
如今,人到暮年的他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兑现与战友黄继光未完成的约定。
李继德说:“和黄继光在一个班当兵时,有一天我们一起出去,我对他说‘你对我太好了’。黄继光就说,‘如果我死了,你就给我家去信,如果你死了,我就去找你家’。”就这样,一个看似玩笑的约定就在残酷的战场上达成了。李继德老人至今还记得,黄继光的家乡是四川省中江县,但什么镇、什么村已经忘记了。
黄继光牺牲后,他给黄继光留下的地址去过几封信,但都如石沉大海。在这个黄河大堤边的小村里,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李继德逐渐断绝了与黄继光有关的任何消息,只是听说黄继光的母亲被接到了北京。当记者拿出手机,给他看黄继光母亲与毛主席的合影后,老人又激动起来。
李继德家的庭院外,树叶沙沙,在地上留下斑驳光影。这样恬淡宁静的情景,很难与63年前的那场战争联系起来。老人的听力丧失大半,但在他的心里,依然能听见隆隆炮声;在他的心里,依然有一团未熄灭的火。李继德说:“趁我还能动,我还是想跟部队联系上,跟黄继光的家属联系上。我答应黄继光送信的事,还是要办到。”
评论:虚妄的怀疑动摇不了真实的崇高
黄继光的事迹之所以被歌颂传唱,因为他极其勇敢,克服了人类求生的冲动、恐惧的本能。这种崇高,位于人类精神金字塔的尖顶上,大多数人无法效仿,但这并不能阻碍人们对这种精神的景仰,因为它代表了人类勇敢精神的终极方向。
但在网络上搜索“黄继光”,质疑的声音很大。很多文章用“惊人真相”等吸引眼球的字眼,像模像样地列出种种理由,怀疑这一事件的发生。这些没上过战场的人,仅凭一些军事、物理、历史知识,以所谓的“合理推断”,就推翻了整件事的真实性。这种纸上谈兵式的空谈,在网上笼络了不少人心,使英雄的形象遭到了玷污。
但是,在场的多名战地目击者所提供的交叉证明,已经完全可以勾勒出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证明其真实性。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也是这样一位事件亲历者。作为一名老农民,他看不到相关材料和文艺作品,也没有捏造事实的动机。他唯一能提供的,就是他具体的人名、地名以及带有细节的经历。这种带着感情与细节的陈述,要比冷冰冰的假想,更有说服力。
退一步说,即便大胆怀疑,也必须小心求证。但很多人的推导,只是基于理论和自己的经验,他们无法理解那个时代、那场战争、那些人。那种冒死抢着上前线的精神,在习惯了和平时期生活的今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自己做不到,有些人就觉得别人也做不到,这就是一种“狗眼看人低”的表现。还有些人抖机灵,说什么“身体堵不住枪眼”,分析得头头是道。但这些分析,没有建立在任何实验上,在真相面前,苍白无力。
其实,美国军队中也出现过黄继光这样的人物。这些士兵用身体压住了手榴弹,挽救了战友。但这些事,并没有遭到美国人的怀疑,反而收到了来自官方和民间的褒扬。为什么像黄继光这样的英雄,却在几十年后,其事迹被大量怀疑的声音搞得陷入了尴尬?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很重要一点就是系统的官方话语体系被零散的网络声音所冲击,反应不够。面对类似的网络质疑,我们拿出事实史料、拿出见证者实录与之交锋的那股子“较真劲儿”还不够,用法律武器要“说个明白”、“要个说法”的“牛脾气”还不够,让无事生非者付出的代价还不够。
真实是崇高丰碑的基座。崇高之所以崇高,首先在于真实。虚妄的怀疑动摇不了真实,也就动摇不了崇高。用事实说话,这是捍卫崇高的最有力武器。
作者:
WMJ
时间:
2015-4-23 07:15
【新闻报道细节并不影响先烈的英雄事迹】
黄的很多战友作为亲历者都目睹了他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我认为五十年代新闻细节上可能有夸张描述,但不会改变烈士英勇牺牲的事实,更不能拿这些文字的细节来否先烈。
环球时报:亵渎英雄的活跃者应付出相应代价
昨天是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7周年,然而这些日子,互联网上围绕人民英雄的争论一直没有平息,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事迹的真实性一再受到诋毁。网上解构人民英雄的歪风几乎把共和国最著名的英雄奚落遍了。
这显然不是中国社会对人民英雄态度的真实面貌。互联网舆论场仍没有度过鼓励出其不意甚至另类、喜欢把边缘话题往中心拱的特殊兴奋期,它所呈现的对英雄事迹的“质疑”和由此引发的“斗争”都是夸大的。
中国社会对人民英雄的尊敬普遍而稳定,它是主流社会核心价值观最牢固的部分之一。随着时代变迁,公众的兴趣发生历史性转移,人们思想的维度更加丰富,对战争年代的看法也更客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当时针锋相对的意识形态局限,但这些都构不成否定人民英雄的时代“动力”。
因为那些英雄都真实存在。共和国历史是连续的,那些英雄是帮助人们记住历史的精神坐标。英雄形象经过反复传播,或许有一些经过提炼的元素,对这一点社会是理解的。关于被传颂的英雄与原汁原味的英雄本人有没有细节上的差别,这个问题在哪个国家都可以被提起,但它成为一个“真正的问题”,一定是奇怪的。
新中国树立的英雄形象多吗?解放战争最出名的要算董存瑞和刘胡兰,抗美援朝最著名的也只有黄继光、邱少云等几个人。可以想见,牺牲在鸭绿江那一边的志愿军哪一个不是英雄,把他们的事迹写下来,会形成多少感人肺腑的故事。对英雄见一个怀疑一个,坚持并炫耀这样的思维是十分荒诞的。
黄继光以血肉之躯堵机枪眼、董存瑞拿身体当支架炸碉堡,都被一些人宣称“不可思议”,对那些人来说,英雄们面对敌人的机枪扫射,眼看着前面的战友倒下去,自己继续冒死往前冲,这可以思议吗?十几万志愿军牺牲在朝鲜,无数解放军战士为新中国建立献出生命,如果那几位记录下来的英雄都是“假的”,那莫非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是假的?
一个国家决不能没有英雄,世界上几乎就没有那样的国家。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也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价值观,而且是全世界的。少数人专挑英雄的刺,不是英雄们朽了,而是他们自己的心朽了,出了毛病。
亵渎英雄,在每个社会都是最下作、也最边缘的事。当这种事情反复出现时,必有通常意义上的“坏人”作乱,但也会有多重其他原因参与促成,卷进一些易受不良影响、喜欢用博出位寻找存在感的网上发言迷。这使得主流社会纠正这种错误时有把握分寸的困难,话说太重或者太轻都难有到位感。
当下否定英雄的歪风频繁拿抗美援朝的牺牲者做靶子,这与一些人“崇美”“媚美”显然有一定联系。一些思想的“软骨头”会刻意表现得张扬,掩饰自己的“自轻自贱”。
中国社会的边缘地带形成了一些臭烘烘的小圈子,他们通过互联网摇旗呐喊,搞出一些唬人的虚假声势,分散、消耗了社会大量注意力,这是当下的一个难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一条是主流社会必须态度坚决。博出位者中的很多人带有功利目的,想通过网上出名捞取实际利益。主流社会应当堵死那些人所看重的利益出口,让他们从获得好处变付出代价。
亵渎人民英雄的人就应当付出相应的代价,而不是受到任何形式的奖励。代价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在现实中周围人对他的白眼。官方力量如果真想抑制那些亵渎的出现,就应推动主流社会把那些最活跃的亵渎者真正孤立起来,让他们从此有“不好混”的感觉。
作者:
WMJ
时间:
2015-4-23 07:20
只想说不管对国家政府领袖政策有神马不满或者搏出位神马的,都不应该黑到军队上去。
作者:
duanling
时间:
2015-4-23 07:38
哪些认为推翻英雄事迹就能达到什么目的的人和团体,只会招致群众的唾骂!或许这样的举动还不足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人民群众的眼镜是雪亮的,会敬爱“最可爱
作者:
notgentalman
时间:
2015-4-23 08:06
其实他们心里面也是知道的,只不过利益至上而已
就像汉奸也知道日本人不好,但是只要我自己过得好,管别人过得怎么样
作者:
huangsiyuan0828
时间:
2015-4-23 08:45
排七楼,不过是钻到钱眼里去的一群人,更何况现在对某些人来说怎么可能还有什么礼义廉耻
作者:
aabbcc301
时间:
2015-4-23 09:12
只想说不管对国家政府领袖政策有神马不满或者搏出位神马的,都不应该黑到军队上去。
WMJ 发表于 2015-4-23 07:20
就是!国家就是靠着这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军人守护着
作者:
aabbcc301
时间:
2015-4-23 09:14
我好像在哪还看到过,说是98年洪水那次,解放军好些人因为长期泡水,都导致了生殖器有些问题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希望这是谣言。
愿他们一生平安
作者:
yaheiheihei
时间:
2015-4-23 18:15
对逝去的人开这种低级玩笑,被骂也是应该的。以前国家宣传英雄事迹过于片面单一,总是把人塑造的高大上,有些过度美化,有些作者还要创作些小故事进行衬托,英雄母亲的一天就是讽刺这个的。这种宣传多了难免引起质疑,而且人有个特点,发现一点虚假后,往往认为全是假的,所以这种质疑英雄的事现在才这么多吧。而且,还有一点,很多人是由己推人的,自己不会忍受这么大的痛苦,就觉得被烧死不动是假的,自己惜命的很,就说堵枪眼是骗人的。现在还有这些老人作证,如果是过个几十年,那真是只有打嘴仗了。
作者:
阿夏
时间:
2015-4-23 20:40
他们没看到的,就是没发生过的;他们没经历过的,就是谎言虚构的;即使在身边正在发生,他们也会捂起耳朵,闭上眼睛
作者:
nmaverick
时间:
2015-4-24 06:42
这些人真是恶心。
中国军人真是最可爱的人了。如果你在大学里参加过军训,和教官接触过,就知道他们的淳朴。
真不知道这些污蔑的人心里在想什么。
作者:
xxxs
时间:
2015-4-24 21: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status.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