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基础分析] 二次量化風雨再起 失業通脹攜手同行 [打印本页]

作者: 何鸿燊    时间: 2010-10-17 20:15     标题: 二次量化風雨再起 失業通脹攜手同行

[2010-10-16]

加拿大證券學院院士 楊凡


    本周二美聯儲公布的9月21日央行會議紀要顯示,大多數委員認為,在通脹仍維持較低水平、失業率仍維持在高水平時,需要進一步的量化寬鬆以促進經濟增長。伯南克也在周五表示,通貨緊縮的風險要比預期嚴重,目前不足1%的通脹只是聯儲目標的一半。

    伯南克的言論進一步證實美聯儲可能最早在11月3日啟動金融海嘯以來的第二次量化寬鬆政策。量化寬鬆政策屬於貨幣政策,主旨在於通過購買資產引發更多的貨幣,在利息接近零時再人為的降低借貸成本。這種做法無非是迫於高失業率的壓力,希望通過刺激經濟來改善就業。就目前的事實而言,美國的利息已經基本降為零,但失業率卻高達9.5%,並且沒有絲毫減弱的跡象,讓人十分疑惑。

    聯儲內部對此舉措實際上是有爭議的。美聯儲副主席珍妮特?葉倫就表示,低利率政策可能引發金融泡沫。費城聯邦儲備銀行總裁普洛瑟也稱,通過量化寬鬆政策進一步降低長期利率,其實無助於解決失業率問題。

    如果我們從宏觀經濟學來看,關於就業和通脹存在著一條菲利普斯曲線,即通貨膨脹率高時,失業率低;通貨膨脹率低時,失業率高。從最簡潔的邏輯上看,如果為了降低失業率,央行就必須想辦法刺激通貨膨脹,美聯儲目前的做法正是基於此點。那麼,人們不禁要問,如果雞能生蛋,蛋就一定會生雞嗎?這顯然是不嚴謹的結論,美聯儲的二次量化正是基於這種不嚴謹的邏輯。

    第一次量化寬鬆的效果已經證明以上邏輯的缺陷,也用事實說明量化的路會越走越窄。為了應付金融海嘯,美聯儲合計購買了1.7萬億美元國債和抵押債券,這麼多資金提供了充足的流動性和刺激了經濟,結果是使得美國的失業率連續17個月保持在9%以上的高位!

    美國著名的貨幣學家弗裏德曼認為,如果政府長期採取人為的干預措施,使市場機制失去作用,那麼我們上面談到的菲利普斯曲線,就有可能成為一條呈正相關的曲線,即在通貨膨脹率提高的過程中,失業率也不斷提高。這意味著菲利普斯曲線已經完全惡化,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的任何干預都會失靈。

    除了從菲利普曲線上看,我們以前多次談到政府投資拉動消費是有副作用的,這也是經濟學上另一個非常真實的現象:擠出效應。政府將本應用在私有經濟部門的資金投入到經濟效益不高的項目上(例如人口普查),使得代表經濟活力的私有經濟部門喪失了急需的資源,就業市場也難以提振的。奧巴馬總統近期簽署的300億美元小企業貸款法也正是由於認識到擠出效應,才極力要求國會通過的。
作者: 何鸿燊    时间: 2010-10-17 20:17     标题: 聯儲局憂通縮 催谷資產泡沫

[2010-10-16]

資深傳媒人:陳華雄


    美國過去兩周的股市,正慢慢接受一個假設,便是聯邦儲備局準備要採取另一波量化寬鬆措施。因應上述的假設,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大幅波動,包括美元直線下滑及商品價格飆升。

    首先,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美元於是跌個不停,兌日圓創下15年新低;其次,金價持續創新高,工業及農業的商品價格都狂飆不止。包含廢金屬、棉花以及橡膠,但不含原油的CRB現貨工業原料價格指數,本周則創下新高。

    另外,本年度垃圾債券發行已創紀錄,市場對高收益債的需求強勁。投資者也大舉購買新興市場的本地貨幣債券,上周,墨西哥發行10億美元100年期債券,比宣布的發行規模高了一倍,孳息率是6.1%。

    如果聯儲局的目標是讓投資者追求更高風險,任務已經達成。換句話說, 零利率導致資本配置不當,講白了就是形成「資產泡沫」。

    通常情況下,央行最怕的是市場出現「資產泡沫」,原因是會可能引發惡性通脹令情況難以收拾。但聯儲局今次行動卻是有心這樣做,因為聯儲局目前不擔心通脹,而是憂慮通縮。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指出,目前美國出現通縮的風險高於通脹,因短期實質利率過高。

    回顧過往逾40年來,物價水準年復一年不斷上漲。但到了今天,只要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化幅度有一年低於標準,決策者竟想藉拉高物價水準加以彌補。這究竟是怎麼邏輯?

    細心思考有關的問題,得出的原因可能只有一個,就是美國經濟的增長步伐太慢,再下去便會步入另一次衰退,故此聯儲局也要不按牌理出牌。

    因此,筆者覺得目前的全球金融市場氣氛已炒得過熱,最後只會出現爆破。當然,泡沫何時爆破,根本難以偵察。但引用香港前任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的說法,目前的市場百年一遇的,要繼續投資,就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status.yayabay.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