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心情物语] 辍学小伙离家打工10年:从清洁工做到企业老板

1.jpg
李少国带着儿子回到老家。

宣恩县地处鄂西南边陲,隶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3个镇、6个乡,县城设在珠山镇。全县总面积2740平方公里。春秋为巴子国地,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乾隆元年(1736),并施南、东乡、忠峒、忠建、木册、高罗诸土司地置县,命名宣恩。目前,全县总人口35.56万人。

宣恩属云贵高原延伸部分,地处武陵山和齐跃山的交接部位,境内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酉水和贡水这两条古老的河流流经县域,七姊妹山上有世界著名的孑遗和观奇赏植物珙桐。

宣恩人最引以豪的是他们的土家腊肉,腊肉在锅里烹煮,香飘十里,勾人食欲,是土家人平时招待客人摆在席上的主菜之一。此外,土家油茶汤、烤洋芋、合渣、米豆腐等都是当地特色小吃。

2008年12月20日,李少国在自己的Q Q空间里转发了一个名为《T his is m yhom etow n》的图集,这里面的相片,全是展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的乡土人情。李少国说,想家的时候,这是最好的“解愁良方”。过去的10年,他在东莞过了3个年,另外的7个都回到了故乡。“每到年关时就着急地想回家,但一回到家里又开始牵挂那边(东莞长安)的工作。”李少国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来形容自己复杂的乡愁。

打工第一年穷得不敢回家过年

2003年,李少国还在宣恩一中读高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让他在家休学了一年。痊愈之后,他没有选择继续读书,而是跟一个亲戚南下打工,因为家中实在太穷了,务农的父母供不起他和姐姐两人同时上学。

怀揣着800块钱,他坐上了到东莞长安的大巴。一到长安,他就赶紧出去揾工,所幸一家玩具厂录用了他。只不过,这家工厂计酬按小时算,每小时仅1.4元。在这家玩具厂,这名不满20岁的小伙子一口气从普工干到了拉长,付出的代价是每天没日没夜地干活,最多的一个月竟然上了427小时的班。

“即便如此卖力,但每个月工资才三四百元,交完100多元的生活费,根本就存不到一分钱。”李少国说,眼看就快到年关,很多工友都争相回家过年,但他自己却想都不敢想,因为身上所有的钱加起来还不够来回的车费。“一想起家里的父母和亲朋,总觉得这样回去太没面子了。”李少国说,腊月十五这天,他拿起纸笔给千里之外的父母写了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这一年做得还不错,并寄回去1000元钱,让父母买些好吃好喝的,但由于过年很忙回不了家过年。收到信后的父母自然是惊喜万分,但他们哪里知道,儿子已经寄出身上所有的钱,连过年都只得投靠打工的亲戚。

业余学英语10年7次变轨

10年前的那个春节注定过得不好。但如今,当年的窘迫少年已经变成了西装革履的英语培训师,是长安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英语培训机构的老板。在过去的10年,李少国在故乡过了7个年,另外3个则留在了东莞。用李少国的话说:“只要能回就一定得回去,因为这边(广东)实在没有什么年味”。

2004年开年后,李就辞去了玩具厂的工作,选择到长安国际大酒店做清洁工。“入职时,给他们(服务员)发的是皮鞋和西服,给我发的是布鞋和马褂,当时真的觉得好失落。”李少国说,唯一让他满足的是工资变成了600元每月。在随后的日子里,这个土家小伙子还做过服务员、仓管、领班,直到后面做上了这家五星级酒店的客房主管。

2007年是李少国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利用业余时间去学好英语,但这却是他学生时代最为“厌烦”的一门课。李少国说:“中学时最讨厌英语,因为怎么学都学不会,所以英语成绩是所有科目里最差的”。不过,这次虽一切从A BCD开始,但通过勤奋的努力很快上手,“白天上班,晚上上两小时的课,回家后躺在床上继续练英语。第二天5:30起床就到出租屋后面的小山坡读英语,7:40动身去上班,就这样周而复始,坚持了一年。”李少国说。

为干一番事业,李少国又选择到英语培训班做工,并慢慢从助教做到老师,最后做到单独一所学校的负责人。2011年,有一所英语培训机构难以为继,李少国没有多想,利用自己全部积蓄将之接手了过来,并取名为“和谐外语”,既做老板又亲自担任老师。如今,“和谐外语”已经成为长安培训机构中的一个品牌,专门面向成人招生,辉煌的时候拥有3个分校。

自从辍学后南下打工,这个武陵山区走出来的土家小伙子在人生的第三个10年已完成了7次变轨。在这期间,他完成了娶妻、生子等人生大事。“我就如一只风筝,线的那一头是故乡,”李少国说,在外拼搏的日子,难免有想家的时候,开始的那几年,他一想家就只有找上几个老乡,凑在一桌吃吃饭。后来,东莞长安这边也有老乡开起了家乡饭馆,这种聚会的日子就更加多了。

除了外出的第一和第二两年,加上2008年雪灾那一年,其余每年李少国都回家过年。所谓的年味,在李少国眼中,除了家乡特色的风俗、亲友聚会外,还有就是看一看家乡每年不同的变化。

想把英语培训学校开到家乡

其实,就在《T his is m yhom etow n》这个帖子的后面,还有一个名为《计划》的帖子,李少国将自己的人生规划到72岁退休。在30-40岁这个阶段,李少国的规划是“开属于自己的分校,每两年开一家”。在李的战略蓝图里,故乡是一座绕不过的城。“我们这里穷,现在大多数成人都在外地打工,导致家里只有小孩和老人。所以小孩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尤其是英语,根本无法享受到沿海地区成熟的教育资源和模式。”李少国说,自己在校没读多少书,他不愿看到孩子们步他后尘,所以打算把培训班开到宣恩,招生对象重点针对中小学生。

在李少国看来,处于武陵山区的宣恩,封闭的心态加上落后的教育模式,导致英语教学相对滞后,这也是为什么他当年不愿意学习英语的根本原因。家乡要对外交流甚至接轨国际化,无论是成人还是学生,都必须学好英语,也必须要有更开放的心态,而他正可以献出一份力量。

在李少国的空间里,写有这么一句话:“Younever know w hat youcandotillyoutry.if youcandream it,youcandoit!”这或许便是李少国在10年里实现人生跨越的秘诀。

乡问·同题

Q:你觉得故乡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A:我觉得故乡最大的变化是大多数人的收入及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城市建设也大变样,之前的一些菜地现在都是高楼林立了。我们是少数民族地区,自然少不了一些民族建筑,比如土家的吊脚楼等,但现在在农村地区越来越少。不过,在县城里,这类建筑却越来越多,都是政府为打造民族文化特色而兴建的,比如风雨桥、鼓楼等。不过,儿时的一些旧习俗都逐渐消失了,“汉化”已成大势所趋。比如土家的摆手舞,之前一到隆重节日,村寨内的汉子们都会到摆手堂一起跳摆手舞庆祝,如今会跳的人已为数不多。

Q:对故乡的最大愿望是什么?最担心故乡未来哪方面的发展?

A:对故乡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故乡能够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引进并开发一些新的产业让故乡变得更加富强。最担心故乡未来教育方面的发展。现在大多数成人都在外地打工,导致家里只有小孩和老人。所以小孩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Q:故乡什么事物最能寄托你的“乡愁”?

A:故乡的人最能寄托我的“乡愁”。我们宣恩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拥有土家、苗族、侗族等多个民族,我本身是土家族人,我们土家族人都非常热情、好客、淳朴。我们土家的一道特色菜就是腊猪蹄子煮火锅,如果围一桌人,全部讲着宣恩话,吃着腊蹄子,即便再远也可闻到家乡的味道。

乡情·手记

为乡愁而生

为乡愁而变

席慕蓉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就如李少国一样,每一个游子都有自己的乡愁。

宣恩县是一个传统的民工输出大县,在该县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打工经济”都曾作为专门的一章,全县17万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的占到8.26万,李少国也是这打工大军中的一员。他们或怀揣着梦想,或迫于生计,踏上遥远的务工路,除了向家乡寄回辛苦钱外,还带回了先进的意识和文化,尤其是对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推动作用不言而喻。


不过,湖北民族学院民族学和社会学学院教授刘伦文曾表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大量流迁,对农村社会发展虽然主流是积极的,但对少数民族社会的村落经济、社会管理、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却也有着负面的影响。如今,不光是学者,像李少国这样的打工者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近年来,不少在外的宣恩儿女都积极加入到家乡的建设浪潮。截至2011年5月,全县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中小企业达到110多家。而在宣恩县兴起的栋栋商品楼中,购买者大部分来自外出务工者。可以说,没有这一群常年辛勤的务工者,就没有家乡如今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推动着这一股洪流涌动的背后,或许正是那浓浓的乡愁。
一个励志故事!
昨天?那么久以前的事情,何必记得。明天?那么久以后的事情,何必去想。
我想说他老婆肯定很好看,看他儿子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