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养老
热14已有 867 次阅读 2024-12-02 07:06更有一个观点,就是孤寡老人老了只能去住养老院,没有儿女的一定会被虐待致死,你如果有儿女,他们就不敢这么嚣张。
不是,你们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所以有儿女的好处,就是住养老院的时候,有子女定时回访,于是不会被虐待的那么惨?
想象一下,两个没牙的老头住隔壁床,其中一个骄傲的说,我比你强,我儿子今天打电话到养老院了,所以晚上我能多吃一个水煮蛋!谁像你没儿女,活该!
大家都住养老院,所以你那奇怪的自豪感从何而来?养儿育女的,和没有儿女的,最后都重逢在养老院,你跟我说养子女的回报率有多高啊。。。。
在我看来,养儿防老这个中国传统养老方式,在父母在不远行这个概念被打破之后,已经一败涂地溃不成军了。正如一丈以内才是丈夫,不住在一个屋檐下的父母亲子关系,压根不能算养老。
我总结了一下现在中国的孝子贤孙的孝顺父母方式。
一,诈尸式孝顺。这种是指子女常年在外,就只有春节回来过一个星期,大家吃吃喝喝。就有点类似中元节,平时大家都把祖宗忘在脑后,中元节了才奉上祭品和香火,让祖宗从鬼门关上来大吃大喝。
二,领导下乡式孝顺。这种也是指子女常年在外,过年过节时就带着礼品来父母家坐坐,提点水果啊牛奶啊,双方坐在一起,关心一下老人身体,老人说还可以还可以。就差最后双方握手拍照上当地新闻了。
三,口HIGH式孝顺。这种是指子女什么都不带,就带把口过来,口头表示关心老人。
最后一种,也是最理想的孝顺方式,父母和成年子女住一个屋檐下,每天都关心父母今天胃口怎么样,头晕不晕,有没有力气,衣服穿的够不够,牙膏是不是用完了,马桶有没有漏水。。。。因为住一起,所以关心来的平常而毫无波澜,如同空气一样平常,但是足以保证老人的日常生活水准。毕竟,住在同一屋檐下,如果马桶漏水,子女也得用啊,维修起来就非常及时,不会拖拖拉拉。
但是,这最后一种方式,恰恰是最难达到的。
子女如果太出息,就会向往外面的世界,想飞的更高更远,把父母撇在身后。
子女如果太没出息,连自己都养不活,就不得不压榨老人,那父母的养老也没法过好。
只有平庸的子女,考个普通的985211,再回来父母身边,考个公,进个事业单位,甘心平凡的陪在父母身边。
所以我思前想后,如果你一开始结婚生子就是冲着养儿防老去的,那么只有两种情况能够得偿所愿。
一,你是农民,有土地,而你生的是儿子。土地的面积还得够大,比如东北。这样哪怕儿子出去念了大学,最后回来做新时代农民也能干好。。。如果是女儿,那绝对不行,村里不会给女儿分地,而如果生在福建广西这种土地贫瘠的地方,种地没法有高收益,那也不行,子女还照样得往外跑。
二,你有一门手艺,有自己的店。比如云吞店,比如煲仔饭店,这样你的子女在被外面社会虐打之后,就会乖乖回来接班,陪在你身边。过个一代,又能吹嘘是百年老店。
除了这两种情况,其他妄想养儿防老的,都必须考虑投资全盘清盘的风险。
在现在的中国,养儿防老已经是伪命题了,更多的是社会和国家给老人养老。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暑假同学聚会听到了这个观点,单身的我没做声。